深圳市熙霖特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市熙霖特电子有限公司 入驻平台 第13
  • 资质核验已核验企业营业执照
  • 真实性核验企业已实名认证
  • 资质核验已核验企业营业执照
  • 真实性核验企业已实名认证
当前位置:
首页>
公司新闻>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微信联系
扫一扫
添加商家微信
联系方式 在线联系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6 15:23:49

世界性的石油枯竭导致能源争夺日益激烈,开发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时期广为关注的项目和目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促进产业的升级,缓解能源压力,改善环境的压力。新能源研发和应用会直接影响汽车行业的未来命运,率先生产出新能源产品将成为国内外各汽车企业正想发展的方向。在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汽车保有量又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压力出发,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汽车 新能源 发展现状 发展措施
  1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1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阶段是摇摆不定阶段(2006以前)。在这个阶段,各国对新能源汽车动力源没有确定,重心放在了氢燃料电池。美国不积极发展纯电动,重心放在了氢燃料电池;日本一直在投入,以氢动力投入较多;欧盟重心放在在生物燃料与氢燃料电池。
  ***阶段是大力扶持发展阶段(2007-2011)。各国确定新能源汽车战略,并以锂电池为主,加大了研发、基础设施的投入,给予消费补贴具有***重要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美国购买EV可享受所得税优惠,额度为7500美元,到2025年,每个汽车制造商至少每年出售15.4%的零排放车辆。日本购车者可享受免除多种税负优惠,到2020年,EV将在整体乘用车的销售比例中应占到50%。法国购买EV可以获得5000欧元的补贴。德国降低EV用车费用。英国购买EV可以获得2000-5000英镑奖励。中国以BEV为主,购买可以获得6万元的补贴。
  第三阶段是继续扶持、逐渐进入收获阶段(2012至今)。各国维持新能源汽车战略,仍然以锂电池为主,维持消费补贴,加大对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力度。美国等国家规定每个汽车制造商至少每年出售一定零排放车辆,否则要缴纳碳税。TESLA等企业开始实现盈利。全球新能源汽车将逐步进入收获期。
  1.2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从2001年开始,我国“863”项目共投入20亿元研发经费,形成了以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电动汽车研发格局。
  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轨道。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辆。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76万辆,同比增长37.60%。2014年上半年行业发展势头更为强劲,全国共生产20692辆新能源汽车,销售20477辆,产销量已超过2013年全年数量。但是,仍以数万计数的新能源汽车与几千万的汽车总产销量相比,占比仍不到0.2%。2014年以来,国家高层密集调研新能源汽车行业,并计划出台多重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大马力。此次国家决定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进一步减轻消费者的购买负担,促进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加大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对新能源汽车销售将带来很大的拉动作用。2015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15.62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2015年9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28万辆,同比增长2倍。2015年1-9月份,纯电动乘用车生产6.55万辆,同比增长2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3.85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3.97万辆,同比增长近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26万辆,同比增长75%。
  2新能源汽车发展遇到的困难
  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发展在加速,但新能源汽车要想在中国汽车市场实现大规模市场化还有待时日,还存在一定的压力。
  2.1中国汽车市场增速减慢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5年上半年,作为市场主体的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实现新车销量为946.7万辆,同比增长为6.9%,增幅比同期都出现了明显的回落。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加入到调低全年产销目标的行列中来。在传统动力汽车销量下滑的背景下,作为售价相对高昂且技术和配套等领域都有局限的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市场化压力就可想而知,而且国内有些城市已经取消对购买新能源汽车免费获得牌照等利好政策,更让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形势不乐观。
  2.2宏观经济下行
  宏观经济形势方面,汽车市场新车销量表现与宏观经济形势是紧密相连的,目前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GDP增速降低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国际油价近日出现持续下跌,全球原油供应预计仍将持续充裕,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预测,2016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速度放缓,因此无论从宏观经济形势还是从国际油价趋势等角度,都短期内都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2.3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积极性不高
  汽车企业做新能源汽车更多的是因为可以拿国家巨额补贴,真正以市场化为目的的汽车企业很少,目前汽车企业全力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大,短期见效慢,特别是在当前整个汽车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汽车企业更无法顾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更多投入到如何提升传统动力汽车的发展。   3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措施
  3.1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
  国家应该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继续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应该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解决能源及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促进汽车生产企业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抢占未来汽车产业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方向。继续推进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放宽市场准入,会同工信部制定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的管理规定,支持社会资本和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科研生产;
  (2)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行动计划,制定新能源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方案;
  (3)通过创新项目的组织和资金支持的方式,对整车控制系统、车身和结构的轻量化、深度的插电混合动力系统、***动力电池及系统集成等重点领域给予资金和项目的支持,鼓励产业链的深度合作和发展;
  (4)积极推进长效的政策机制的建立,研究基于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新能源汽车的配额及交易的办法,调动主要的汽车生产企业提高新能源汽车开发生产这样的能力的积极性;
  (5)加强战略研究,加强中长期的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进一步强化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等战略的重点和中长期的一些措施;
  (6)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继续在中德电动汽车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下,推进中德在电动汽车技术、充电设施等方面的研究和相关的项目。
  3.2启动研发新能源汽车方案
  研发方案解决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1)基础部件材料学、汽车动力系统学和网联车辆信息学问题;
  (2)系统集成技术,包括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动力系统和纯电动力系统的问题;
  (3)共性核心关键技术,包括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和电动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的问题;
  (4)集成开发与示范,包括基础设施与标准平台、集成示范与评估平台和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的问题。这样可以***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的产业化发展,完善测试和试验技术以及环境,并继续建立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
  3.3制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整体规划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不断优化用户的出行需要;另一方面,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公共政策要具有持续性,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整改。
  在国家碳排放总量目标和一次能源替代目标需求下,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比应继续大幅提高。初步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打造明星车型。新能源客车实现规模化出口,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水平。提高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品牌应对能力,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使企业自身和社会资本共同发力。
  国家扶植政策和各车企及相关的研发部门和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信息、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该信息来源商铺的所属发布者完全负责,供应商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
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
 
建议您在搜索产品时,优先选择带有标识的会员,该为供应商网VIP会员标识,信誉度更高。

版权所有 供应商网(www.gys.cn)

京ICP备2023035610号-2

深圳市熙霖特电子有限公司 手机:𐁠𐁡𐁢𐁠𐁣𐁤𐁥𐁦𐁡𐁧𐁣 电话:𐁣𐁦𐁢𐁢𐁨𐁤𐁧𐁩𐁩𐁡𐁢𐁦𐁧 地址:广东 深圳 宝安区 西乡街道南昌社区深圳前湾硬科技产业园B栋705